又震泽语録云:伊川问学者,颜子所乐者何事?或曰:乐道。
所谓兴神物就是发明蓍龟卜筮之术,圣人以此斋戒则是圣人在卜筮活动中斋戒身心,虔诚庄敬,从而使其德行臻于变化莫测的神明之境。由蓍策而转进于人之精神的寂感境界,融天、地、人、物为一体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为一体,整个时空都会通于当下,通达无碍。
《礼记·经解》中说:洁静精微,《易》教也。而没有随时变易的智慧,就不能成就自我和他人,也就不能将天地之神妙落实到现实生命和人生境遇中来,就不能做到利用安身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,保持内心的洁静和对天地鬼神的敬畏是对卜筮者的基本要求。《系辞传》说:《易》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迁。毫无疑问,《易》所教的洁静精微根源于卜筮活动。
易学人生观的随时变易,以进德修业为其实质内涵。《系辞传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,又说生生之谓易。不难理解,几乎所有伟大的黑格尔批判者,抓住的最重要武器就是力、权力及其无目的性。
(同上,第455页)时空乃至整个自然因而都围绕着外在性(Äuβerlichkeit)。固然黑格尔是这样做的,但他根本放弃了力在斯宾诺莎、莱布尼茨之间的一贯性。人的心灵,在斯宾诺莎那里是就思维属性被规定的样态。一、心、性与道体 严格地说,本文处理的不是心性与道体二者间的关系,而是心、性与道体三个义项间的关系。
(参见康德,2002年,第342页)从纵面看,则是曲折隐显的一力流行,用明儒的龙喻比拟,较镜喻更为合适。[5]法藏,1983年:《华严金师子章校释》,方立天校释,中华书局。
胡塞尔现象学传统与心学相应,黑格尔传统与理学相应——对这两重相应,中外哲学界已多有揭示。(参见斯宾诺莎,第106页)注意,这里把事物保持自己存在的努力也称为力量(potentia)。对于黑格尔的解释,历史上的回应不止一种。德译本作ausdrücken,亦即表达。
刘咸炘力主一气就是道体。这就相当于易学的继之者善、成之者性。但其内部暴露的问题还不是目的论,而是所谓原初质料。斯宾诺莎的实体性力量绕过了形质,废除了目的,也不会导致任何建立在目的因之上的、不同于自然王国的道德王国。
中外的现象学运动都已触及了完整生命现象的不同侧面,但罕见贯通者。我们已将黑格尔逻辑学从理学扭转为气论。
力量学说的唯一出路是气论。《引论》没有此区分,指责阴阳无法解释善恶。
区别仅在于,我思——可以通过无限化——是第一原理,还是第一原理的表现形态。换言之,努力就是一种保持力量的高阶力量。正是以力及其表现为中心,才让德勒兹得出这种互入之义,与黑格尔的反映解释竞争。这就是道体学气论的第一方案。原初受动者必非有质碍者,而只是感发之境域、容受性、虚静。这也是气论第一方案隐含的结论。
海德格尔也认为,单子作为统一的力,其扩张收缩的结构才使表象得以可能。这个解释的框架是带动全部本质论的反映学说。
[16]王夫之,2000年:《船山思问录》,严寿澂导读,上海古籍出版社。[3]德勒兹,2013年:《斯宾诺莎与表现问题》,龚重林译,商务印书馆。
(参见黑格尔,2012年,第78-81页)这个事实不仅表明黑格尔十分熟悉斯宾诺莎、谢林的力量表现学说,更是一个提醒:必须注意这条线索在成熟时期的逻辑学中是如何被掩盖与转化的。性必须单独提出来,作为心与道体之间的中项。
一阴一阳之谓道,但道不等于一阴一阳(参见丁耘,第242-245页),道体不可表现,唯藉表现强字之而已。气论与理学、心学的复杂关系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同样能看得清楚。能力这一系概念确实与气更为相应。 2018年a:《神正论》,段德智译,商务印书馆。
形而上学史与现象学运动对莱布尼茨的共尊,是这一点的最好体现。本文要强调第三重相应,即斯宾诺莎力量学说与气论的相应。
这一活力不能只就主动性一面名之为本原行动,因为这样必有落在其外的、被称为质料或黑暗本原的东西。故一阴一阳或一翕一辟并非熊十力所谓心物之别。
让我思停留在样态、有限者那里,这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。(参见谢林,第18、33-36页)这里缺失的基本环节是与内在因统一的流溢因(最高根据)的表现问题。
易学史将继善解为阳,成性解为阴。在彻底去心志、将利己与爱的意志完全解释为扩张收缩的力量结构上,接续莱布尼茨。(康德,2004年,第239页,译文有改动)这段解释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单子论的理由。黑格尔把偏于气的力与偏于心的单子,都以基于镜喻的反映方式摄入理之中。
(同上,第141-142页) 需要强调的是,对于黑格尔而言,和斯宾诺莎那里一样,表现同样是关于力(也就是力量)的术语(如力真实地表现无限性)。因为样态与实体的根本区别是(在存在与概念认知上)被他者规定,但规定首先不是黑格尔所谓对实体的否定,而是在某个属性上被限制。
但当这样做的时候,他们全都以不同方式恢复了形式与目的因,赋予原初力量以精神之义,丢失了斯宾诺莎的彻底性。不可道他物不与有也(陈荣捷,第300页),正是此义。
因此——(4)莱布尼茨使一切实体,包括物质的简单成分,成为具有表象力的单子。这样,一个样态就表现了对一切样态的表现。